建设成果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wenzhanglaiyuan:】 【fabushenhe:ac5ba144-3f57-4d3a-b8d5-1511af833eba】 【fabushijian:2020-06-27】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模具设计与制造代码:580106
二、入学要求普通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人员
三、修业年限学制三年,学历中专
四、职业面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机械、汽车、家电、轻工等制造行业从事塑料模具数字化设计,五金冲压模具设计,模具结构设计,模具、机械零件设计绘图员,产品开发与造型设计,模具结构与装配,模具生产技术管理,模具零件和产品测绘及质量验收,模具销售与技术服务等;也可在塑胶五金玩具企业从事产品成型过程的模具结构制造、生产管理、模具维修、经营管理、质量管理、生产成本及产品报价等职业,还可以从事技术开发工作。
五、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能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具CAD/CAM或模具数控加工等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适应模具制造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要求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政治热情高。
(2)热爱本职工作,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3)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具有健康的身体,美的心灵。
2、知识要求
(1)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基本知识。
(2)阅读机械零件的制图知识。
(3)掌握机械加工工艺基础知识。
(4)掌握数控加工的编程与操作知识。
(5)掌握模具零件的制造知识。
3、技能要求
(1)计算机操作与应用。
(2)阅读和绘制零件图与装配图。
(3)机械零件工艺编制。
(4)机械零件数控加工。
(5)模具电火花线切割加工。
(6)模具零件的制造与模具装配。
(7)模具加工设备的安装、调试、检测、故障分析与维修等。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模具专业毕业生应在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先进的设计技术和现代制造技术;具有分析、解决有关模具及其制品成型工艺技术问题的能力和生产现场管理的能力。
因此,根据当今企业对模具制造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本着“有用、实用、够用”的原则,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安排我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设置如下:
(一) 理论教学
1.计算机应用基础(6学分)
主要讲授office软件应用、文字编辑排版、表格处理、影片制作、网页制作、Excel的操作、幻灯片制作等有关知识。
2.机械基础(4学分)
掌握机械传动、常用机构、轴系零件的基础知识,并熟悉常用零件的性能、分类和应用,能对一般机械传动系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计算,了解常用液压元件的类型和用途,熟悉液压基本回路,能对机床典型型液压系统进行初步分析。
3. 数控车编程与加工技术(6学分)
使学生了解普通车床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基本操作方法与操作规程。熟练掌握使用普车进行一般零件的加工,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4.机械制图(12学分)
掌握制图的基本知识、投影作图、机件的表达方法、机械图样的组成;掌握极限与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应用及其标注方式。能看懂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掌握绘图的基本方法。了解计算机绘图的基本知识,并能绘制简单的图形。
5.机械加工技术(8学分)
使学生了解零件毛坯的几种制造方法;掌握车削加工的基本技能;掌握钳工加工的基本技能;了解铣床和磨床的加工方法。了解金属切削机床结构、性能、传动、调整的基本知识,机床装夹工件的方法。
6.AutoCAD基础教程(6学分)
本课程介绍了通过计算机借助软件基本系统进行绘制机械图的基本知识。通过学习,掌握绘图的基本命令,熟悉图层、颜色、线型、特性修改及属性匹配,图案填充、尺寸标注、块属性及外部引用,AutoCAD设计中心及CAD标准,以及三维实体绘图等相关知识。
7.模具结构(10学分)
主要讲授下料设备、通用压力机、其它压力机、液压力机等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应用范围和冲压件的冲压工序分类、冲裁间隙、断面质量分析、刃口尺寸计算、冲裁力计算、冲裁模主要零部件;弯曲模;拉深模等内容。使学生能对中等复杂程度的冲压件进行工艺分析及模具加工。
8.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技术(6学分)
使学生了解数控铣在模具制造中的作用;掌握一般的编程指令;初步具备编写简单零件加工程序的能力;掌握一至二种编程软件。
9.Master CAM9.0实用教程(6学分)
使学生了解计算机辅助制造在模具加工的功用;掌握三维简单实体的建模方法;具备二维和三维刀具路径加工三维简单实体的能力;了解曲面刀具路径加工零件的方法。
10.模具材料及热处理(2学分)
主要讲授冷作模具钢及热处理方法、热作模具钢及热处理方法、塑料模具钢及热处理方法、模具材料表面处理等内容,使学生掌握模具材料的表面处理技术及方法。
11.模具CAM(6分)
本课程主要介绍CAD/CAM系统组成、数据处理、CAD/CAM技术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中的应用、CAD/CAM技术的发展动向、计算机图形处理基础、冷冲模CAD/CAM、塑料模CAD/CAM、CAXAME、Master CAM、Pro/E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中的实际应用等。
12.模具钳工学(4学分)
本课程介绍了模具钳工的基本技能知识和技能训练,通过学习和实操,能熟悉常用的模具制造的钳工技能以及模具装配和维修技能。
13.模具制造技术(4学分)
本课程主要讲授冷冲模的几种典型结构及其全过程的加工工艺和装配工艺;使学生了解装配图在模具中特殊表达方法;了解模具的设计原理和步骤;掌握一至二种典型模具加工方法和装配方法;初步具备能应用这些基本知识来分析解决模具制造中的工艺技术问题的能力;了解有关模具材料热处理和表面处理的方法及其对模具质量和使用寿命的影响;了解模具制造的新工艺、新技术。
(二) 实践教学
1.钳工教学
(1)钳工入门知识
(2)平面划线
(3)金属锉削、锯削
(4)麻花钻刃磨
(5)钻孔、铰孔、攻丝、套丝
2.普车教学
(1)车床结构的了解与常用手柄操作
(2)三爪卡盘的夹持与校正
(3)量具测量练习
(4)外圆车刀刃磨练习与手动进刀试切工件练习
(5)外圆、台阶面车削练习
(6)端面车削练习
(7)三角螺纹车削练习(外螺纹)
3.数控车、铣削教学
(1)数控车、铣床结构的了解
(2)操作面板的了解与操作
(3)编程指令的练习与操作
(4)编程实例的操作
(5)仿真加工练习
4.普通铣削加工教学
(1)普通铣床结构的了解
(2)普通铣床操作规程的了解与保养
(3)量具测量练习与手柄操作
(4)铣削平面的操作练习
(5)燕尾槽的铣削操作练习
(6)键槽的铣削操作练习
5.模具拆装实训,内容有:
(1)拆装冲压模具
(2)拆装塑料模具
(3)常用模具加工设备结构的了解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专业教学计划表
课程类别 |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 性质 | 课程 类型 | 考核 方式 | 教学学时 | 学期周学时及教学周数分配 | ||||||||||
总课时 | 理论 教学 | 实践 及其他 | 理实一体项目式等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备注 | |||||||
19 | 18 | 19 | 18 | 19 | 18 | ||||||||||||
中 职 公 共 基 础 课 | 1 | 入学教育及军训 | 必修 | B类 | 考查 | 60 | 30 | 30 | 2W | ||||||||
2 | 劳动教育(值周) | 必修 | C类 | 考查 | 60 | 60 | 2W | ||||||||||
3 | 语文 | 必修 | A类 | 考试 | 136 | 136 | 4*16 | 4*18 | |||||||||
4 | 数学 | 必修 | A类 | 考试 | 136 | 136 | 4*16 | 4*18 | |||||||||
5 | 英语 | 必修 | A类 | 考试 | 100 | 100 | 4*16 | 2*18 | |||||||||
6 | 体育与健康 | 必修 | C类 | 考查 | 176 | 46 | 130 | 2*16 | 2*18 | 2*18 | 2*18 | 2*18 | |||||
7 | 公共艺术 | 必修 | A类 | 考查 | 36 | 36 | 2*18 | ||||||||||
8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必修 | A类 | 考查 | 64 | 64 | 4*16 | ||||||||||
9 | 历史 | 必修 | A类 | 考查 | 36 | 36 | 2*18 | ||||||||||
10 | 德 育 | 职业道德与法律基础 | 必修 | A类 | 考试 | 36 | 36 | 2*18 | |||||||||
职业生涯规划 | 必修 | A类 | 考查 | 32 | 32 | 2*16 | |||||||||||
政治经济与社会 | 必修 | A类 | 考试 | 36 | 36 | 2*18 | |||||||||||
就业指导 | 必修 | A类 | 考查 | 36 | 36 | 2*18 | |||||||||||
心里健康教育 | 必修 | A类 | 考查 | 36 | 36 | 2*18 | |||||||||||
哲学与人生 | 必修 | A类 | 考试 | 36 | 36 | 2*18 | |||||||||||
小计 | / | / | / | 1016 | 796 | 220 |
专业教学计划表
课程类别 |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 性质 | 课程 类型 | 考核 方式 | 教学学时 | 学期周学时及教学周数分配 | ||||||||||
总课时 | 理论 教学 | 实践 及其他 | 理实一体项目式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备注 | |||||||
19 | 18 | 19 | 18 | 19 | 18 | ||||||||||||
中职专业技能课 | 专业基础课 | 9 | 机械识图 | 必修 | B类 | 考试 | 144 | 90 | 54 | 6*14 | 4*15 | ||||||
10 | 电工基础 | 必修 | B类 | 考试 | 60 | 50 | 10 | 4*15 | |||||||||
11 | 机械基础 | 必修 | B类 | 考试 | 96 | 80 | 16 | 6*16 | |||||||||
12 | AutoCAD基础教程 | 必修 | B类 | 考试 | 60 | 30 | 30 | 4*15 | |||||||||
13 | 机械加工技术 | 必修 | B类 | 考试 | 124 | 100 | 24 | 4*16 | 4*14 | ||||||||
专 业 能力课 | 14 | 数控车编程与加工技术 | 必修 | D类 | 考试 | 90 | 90 | 6*14 | |||||||||
15 | 模具结构 | 必修 | B类 | 考试 | 96 | 80 | 16 | 6*15 | |||||||||
16 | 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技术 | 必修 | D类 | 考试 | 128 | 128 | 8*15 | ||||||||||
17 | 模具钳工学 | 必修 | D类 | 考试 | 90 | 90 | 6*15 | ||||||||||
18 | 模具制造技术 | 必修 | B类 | 考试 | 60 | 50 | 10 | 4*15 | |||||||||
小计 | / | / | / | 948 | 480 | 160 | 308 |
专业教学计划表
课程类别 |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 性质 | 课程 类型 | 考核 方式 | 教学学时 | 学期周学时及教学周数分配 | ||||||||||
总课时 | 理论 教学 | 实践 及其他 | 理实一体项目式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备注 | |||||||
19 | 18 | 19 | 18 | 19 | 18 | ||||||||||||
实习 实训 | 19 | 普通钳工实训 | 必修 | C类 | 考查 | 60 | 60 | 2W | |||||||||
专业技能课 | 20 | 普通车工实训 | 必修 | C类 | 考查 | 60 | 60 | 2W | |||||||||
21 | 电工实训 | 必修 | C类 | 考查 | 60 | 60 | 2w | ||||||||||
22 | 普通铣削实训 | 必修 | C类 | 考查 | 60 | 60 | 2w | ||||||||||
23 | 数控电加工操作实训 | 必修 | C类 | 考查 | 120 | 120 | 4w | ||||||||||
24 | 数控车、铣削实训 | 必修 | C类 | 考查 | 120 | 120 | 4w | ||||||||||
25 | 机械装调实训 | 必修 | C类 | 考查 | 60 | 60 | 2w | ||||||||||
26 | 模具拆装实训 | 必修 | C类 | 考查 | 60 | 60 | 2w | ||||||||||
27 | 毕业顶岗实习 | 540 | 540 | 18w | |||||||||||||
小计 | / | / | / | 1140 | 1140 | ||||||||||||
学期周学时 | 28 | 28 | 28 | 28 | 28 | 28 | |||||||||||
课时合计 | / | / | / | 3104 | 1276 | 1520 | 308 |
注:A类为纯理论课程、B类为理论+实践(实验)课程、C类为纯实践课、D类为教学改革课程(如理实一体课程、工学结合课程等)。
理实一体、项目式教学等课程在计算学时时,理论/实践为1/1;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本专业中高职教师26余人,具备中级或副高级教师资格,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占50%以上,其中企业外聘教师3人,师资条件具备。
二、教学设施
校内实训场所:
校内实训场所 | 主要实训设备 | 主要实训项目 | 能力训练目标 |
钳工 实训室 | 钳工工作台 | 钳工基础训练 | 金属材料认知,手工制作技能、零件图与实物的结合,安全、文明生产注意事项, |
机械装调实训室 | 机械装调综合实训装置 | 典型零部件装调训练 | 安全、文明生产注意事项,典型传动机构的原理、结构,机械零部件的装调方法等。 |
机加工 实训中心 | 普通车、铣床 | 普通车床、铣床操作训练 | 安全、文明生产注意事项,车削简单轴类零件、铣削一般复杂程度的零件,了解刀具结构及金属材料切削性能 |
电工、电器 控制实训室 | 电工电子实训台 | 电路组装 | 简单电路的识读,常用低压电器的识别,用电安全操作规程。 |
数控 实训中心 | 数控仿真室 数控机床 | 数控编程、数控机床操作 | 一般复杂程度的车削、铣削加工程序编制,数控机床操作流程、操作方法,安全、文明生产注意事项。 |
模具实训中心 | 各类数控电加工机床 | 模具零件的电加工操作 | 简单模具零件的电加工操作加工及加工工艺,电加工机床操作流程、操作方法,安全、文明生产等。 |
校外实训基地
序号 | 实训基地名称 | 主要实训、实习项目 |
1 | 淮南凯盛重工有限公司 | 机械零件加工生产过程,普通车铣床操作 |
2 | 淮南众兴机械有限公司 | 机械零件加工生产过程,数控车、铣床操作 |
3 | 精英模具(合肥)有限公司 | 模具零件加工生产过程 |
4 | 重村钢模(苏州)有限公司 | 模具零件加工生产过程、数控车、铣床操作 |
三、教材及图书、数字化(网络)资料等学习资源
校图书馆纸质藏书6万余册,纸质期刊24余种,报纸60余种;电子图书约5万册;电子资源有中国知网(CNKI)的电子期刊、万方视频数据库的高校精品课程系列、畅想之星电子图书网站、安徽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共享资源等。
建成教学教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学校精品课程中心、网络课程中心等。形成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内容丰富、使用便捷、更新及时的数字化专业学习资源和其他学习资源。
四、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建议
1、融“教、学、做”为一体,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
融“教、学、做”为一体,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学、做合一做中学、学中做,使学生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并不断强化学生的职业素质。
坚持对整个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进行引导、启动、监督、帮助、控制和评估。教学过程可分小组进行,“学、做”过程可由学生独立完成,留给学生尝试新的行为方式的实践空间。
2、以生产性零件为载体,实施全真教学法
以生产性零件为载体,严格按照“六步法”实施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技术、现场教学等手段,积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讲授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分组教学法、现场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等现代先进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
3、实行双导师授课制
针对专职教师理论知识扎实、工人技师操作经验丰富的现实,扬长避短,优化组合,实行“双导师”授课制。每次授课均由两名教师执行,理论教师主要负责讲授,工人技师主要负责演示和操作指导。这样不仅提高了授课质量,而且进一步促进了理论教师和工人技师的交流和学习,提高了理论教师的操作技能和工人教师的理论水平。。
五、学习评价与考核建议
1、理论知识评价与实践技能评价相结合。
2、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3、教师评价与多方评价(包括学生和企业)相结合。
4、继续推行“以赛代考”和“以证代考”。
九、毕业要求
1.学生应修满规定学分。
2.所修课程(包括实践教学)的成绩全部合格。
3.必须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
4.毕业顶岗实习成绩合格。